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随手拍成为潮流,相框、相纸已经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逐渐远去。近年来,吉首农商银行寨阳支行行长苏启星,通过“农鸣大叔”短视频账号记录自己行走乡村的同时,也进行着为老人拍摄赠送照片的暖心举动,传递着金融正能量的温情。
随着“农鸣大叔”知名度的提升,找苏启星拍照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家住麻苟坡的石国华今年已经74岁了,他曾在过年时听孩子们说起寨阳支行的公益拍照,想到村里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拍过照片,便心存担忧的询问村长能否请苏行长上门来拍照,很快,这份邀约就传到了寨阳支行。
石国华的担心不是没有缘由,尽管湘西州在“村村通”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限于自然条件、道路等级,麻苟坡就是吉首市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偏远自然村寨,而对苏启星来说,从已经通车的村部还要走一个半小时山路到麻苟坡为老人拍公益照片,意味着必须在一季度营销旺季里抽出一天的宝贵时间。
没有任何犹豫,只是当苏启星与吉首农商银行新媒体中心的员工站在麻苟坡的坡脚,仰望吉首市海拔第二的高山山顶,那也是做足心理建设才敢上山,毕竟,已经硬化的道路改变不了山路陡峭的事实。
麻苟坡是典型的老龄化空心村,26户人家里平时只有10户人家十几个人常住,最年轻的已经50多岁,房子基本上都是最古老的木制建筑,大家气喘吁吁的走到村里时,石国华正和几个村民在整修木房,看到吉首农商银行一行人那是喜出望外。趁着人齐,苏启星铺开设备,为每位村民拍照、打印、装框,大家一起忙个不亦乐乎,看到村民们拿着自己的照片笑得合不拢嘴,苏启星爬山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光。岁月留下的不仅仅是皱纹与白发,更是难忘的人生经历,时代的潮流已经将很多老人抛下了,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为他们保留一点点时光的记忆吧。
而大家来麻苟坡的另一个目的,是用手机里的小程序为村里老人们做每年的社保卡生存认证:就算去年才建好的信号塔已经完美的解决了村民的通讯问题,所有的老人还是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能为老人们多做点是一点。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
石国华的妻子很快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了午饭:腊肉是石国华下山去农贸市场买的小猪养大后的年猪炕的,自己种的黄豆自己磨自己炕的豆腐,小菜是自家园子里种的白菜,简单而丰盛,洋溢的全是苗族群众的热情。在大家准备回程的时候,石国华夫妇还在忙着在火炕前烤糍粑,让大家带在路上吃。要知道,在这样的小村寨里,所需生活物资全靠肩扛手提运上山,背篓是最实用的负重工具,这已经是苗家待客最隆重的仪式啦。
为村民拍照本来就是苏启星的日常,没想到第二天让苏启星收获了意外之喜。一位女士专程来到寨阳支行开立账户,从他行转入30万元存款。办理业务时,她一直带着微笑浏览营业间内的照片墙:那是苏启星在拍照过程中征得村民同意后,将所拍照片张贴在墙上,让每位村民的每张笑脸,无声见证着老百姓与农商银行之间的鱼水情深。石女士笑着和员工说道:“昨天你们去麻苟坡给我爸妈拍了照片,两个老老的欢喜得很,晚上给我打电话,喊我一定要把钱存到寨阳来,讲能对老人家做好事的银行,肯定是好银行!”
在农村支行工作,让苏启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农民,他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老农信人“服务三农”的初心,不止于前且不止于此。期待能够“农鸣大叔”的短视频里看到更多的笑脸、更多的感人故事,因为,这是新一代农商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