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发展银发经济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要求,积极响应省联社及人民银行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号召,平江农商银行始终将服务老年群体作为践行“金融为民”初心的重要阵地。聚焦老年人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中面临的“数字鸿沟”、“出行不便”、“资金安全”三大核心痛点,我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科技赋能、服务下沉、安全守护等多维度创新,推动适老服务全面升级,涌现出南江支行、城关支行、营业部等一批暖心服务的生动典范,让金融温度穿透年龄壁垒,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数字助老破鸿沟,让指尖金融触手可及
面对部分老年客户对智能设备“不敢用、不会用”,信息接收迟缓的困境,南江支行员工化身“数字助老员”,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村组和客户家中。手把手、一对一地耐心指导老人开通短信提醒、绑定“湖南农信微银行”,确保养老金到账信息及时知晓,让账目变动一目了然。“以前查个养老金,得跑银行或者让孩子帮忙,现在点开微信就能看,真方便!”老人们朴实的感叹,印证了服务的价值。同时,在全行层面大力推广大字版手机银行、语音识别等适老功能,全年开展线下智能设备辅导100余场,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助力银发族畅享便捷的指尖金融服务。
二、服务延伸显担当,让柜台温暖无处不在
针对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老年群体“出行难、办事难”的现实问题,平江农商银行推出“移动柜台”服务模式,将柜台搬到老人身边,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一是床边服务解燃眉之急。城关支行得知敬老院瘫痪五保户老人社保卡遗失后,迅速启动预案,携带移动设备上门,在老人床边一丝不苟完成挂失、信息采集、补卡全流程,解决了老人“难出门”的问题。营业部则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开启“绿色通道”,在评估风险后,创新采用“居家预核验+爱心专车接送+网点快办+安全送回”的全链条服务,工作人员两次奔波,确保业务安全高效办结,赢得家属由衷感谢。二是便利直达暖日常所需。城关支行在敬老院服务时,不仅解决社保卡问题,更贴心地为院内10余位老人现场兑换封装好的“零钱包”,讲解人民币防伪知识,满足老人日常现金使用需求。营业部工作人员在上门办理业务之余,主动为老人清理、兑换家中残损人民币,将金融关怀融入生活细节。三是机制保障促长效普惠。全行系统性构建适老服务支撑体系:所有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标配爱心窗口、老花镜、急救箱等设施;建立特殊客户“预约上门-需求评估-全程陪办”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积极联动社区、养老机构,努力打造“15分钟惠老服务圈”。
三、安全护老筑防线,让“钱袋子”固若金汤
深知老年群体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易感人群,平江农商银行将守护老人“养老钱”作为重中之重,线上线下齐发力,构建全方位防护网。一是线下精准宣导。深入社区村组、养老机构,通过“金融知识微课堂”、“方言反诈讲座”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案例,重点剖析“保健品陷阱”、“冒充亲友”、“养老金账户异常”等常见骗局,反复强调“不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给不明账户”的“三不”原则,提升老人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二是线上广泛覆盖。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客户服务群等线上渠道,持续推送图文、短视频等形式的反诈预警提示和防范技巧,扩大宣教覆盖面。三是网点筑牢阵地。全行网点均设置金融知识宣传专区,配备专职或兼职“反诈辅导员”,密切关注老年客户办理转账汇款等业务时的异常情况,提供及时的风险提示和干预。四是强化主动拦截。建立涉老诈骗风险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对异常交易的监测分析能力。2025年累计成功拦截涉老诈骗4起,守护客户资金逾15万元,切实为老年客户构筑坚实的资金安全防线。
情系桑榆写大爱,向新而行谱新篇。从南江支行的“三心服务”,到城关支行的“零距离”解忧送关怀,再到营业部的“移动柜台”全链条爱心接力,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是平江农商银行深耕养老金融、服务地方民生的生动体现。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客户的急难愁盼,更让他们在数字时代感受到了金融服务的尊严与温情。
未来,平江农商银行将继续在“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上精耕细作,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便捷、安全、有尊严的幸福晚年,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贡献坚实的“平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