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幼虫和蜂蛹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在餐饮市场上广受欢迎,已成为山区农户增收的“黄金产业”。然而,高投入和强时效性的养殖特点,常常使从业者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三年前,洪江农商银行红岩支行精准施策,向黔城镇红岩村的养蜂人杨师傅提供了25万元抵押贷款及25万元信用贷款,总计50万元的金融“活水”,有效助力其突破胡蜂养殖扩产的瓶颈。
当时35岁的杨师傅已与胡蜂打了2年交道,凭借扎实的养殖技术,产品在周边小有名气。那年,他计划抓住市场机遇,扩建标准化养殖大棚、引进优质蜂种,可前期土地流转和基础建设耗费了大量积蓄,采购蜂种和搭建温控设备的资金成了“拦路虎”。“胡蜂育苗就看这几个月,资金跟不上,一年的好行情就错过了。”杨师傅的焦虑道出了不少特色养殖户的心声。
红岩支行客户经理在进行“走村入户”调研时,敏锐地发现了杨师傅的困境。鉴于杨师傅在黔城镇拥有一套可用于抵押的个人住房,且其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信用记录,客户经理迅速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抵押+信用”的信贷组合方案,以其个人住房作抵押获得25万元额度,再依据其信用评级追加25万元信用贷款。“这种组合模式既能满足大额资金需求,又不用额外找担保,太适合我们农户了。”杨师傅对这份“精准画像”的融资方案连连点赞。
为抢在育苗关键期前放款,该行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客户经理全程陪同办理抵押评估、登记手续,同步推进信用贷款资质审核,从申请到放款仅用3个工作日。拿到资金后,杨师傅马不停蹄采购了优质蜂种,建成带温控系统的养殖大棚,还聘请了专业技术员。“当时就想着,有了你们的资金支持,养殖场能上一个大台阶,收入肯定能比往年多一倍!”杨师傅望着远处的蜂场,高兴地说道。
如今三年过去了,杨师傅的胡蜂养殖基地已颇具规模。标准化大棚从1个增至3个,蜂群数量也显著提升,蜂蛹在周边市场供不应求。在其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加入胡蜂养殖行列,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养殖集群。“农商银行的那笔贷款不仅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更为这个小产业注入了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的底气。”杨师傅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这场持续了三年的信贷“赋能”,正是洪江农商银行服务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该行始终聚焦山区特色种养业,通过“抵押+信用”“线上+线下”等灵活信贷模式,把资金精准投放到产业链关键环节,让更多像胡蜂养殖这样的“小众产业”,在金融助力下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