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老一辈说,农商银行是从田埂上走来的,挎包里装着的是乡亲们的积蓄,账本上记着的是千家万户的期盼,这份信任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
农商银行扎根乡村、贴近群众,一代代农商银行人传承着“扎根为农、服务为民”的朴实作风,我们应当触摸历史温度,以清为舵、以规为帆,续写新的金融服务蓝图。
清廉、合规不是口头文化,而是制度养成、行为自觉。刚入职时,师傅指着《员工违规行为管理办法》说:“这些条条框框,看着是约束,其实是保护,偷懒少一项流程,就多一份风险,多一次违规操作,就离客户远一步。”后来,在办理业务时,有大爷攥着存单、现金念叨“在你们这儿存钱,我放心”;有大娘办完业务后,委婉谢绝的土特产……这些日常场景,藏着农商银行人的清廉底色与合规根基。
清廉、合规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行内组织开展系列警示案例教育、警示主题党日活动等,是最直观、最有力的清廉课堂,那些所谓的“没人知道”“私下交易”,其实是“收了鸡蛋,就矮了身子”,行差踏错,破坏的是农商银行赖以生存的信用体系,毁掉的则可能是一家人的幸福未来。清廉不是“苦行僧”式的煎熬,而是切实做到风险可控、行为有据,也只有“按制度行事、按规则办事”,才能行稳致远、心安业稳。
清廉、合规不是高墙铁网,而是文化润心、扎根于心。农商银行业务具有“人熟、业务多、权限大”的特点,是优势也是考验,尤其是青年员工正处于价值观塑形期、行为习惯养成期,柜台窗口“合规操作”的专注,信贷审批“按章办事”的坚定,诱惑面对“婉言拒绝”的从容,是青年员工在平凡岗位上,为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添上的又一抹清澈底色。
农商银行人的清廉,是账本上的清清楚楚,是言行里的坦坦荡荡,是乡亲口中的“靠得住”。而合规,就是让这份“靠得住”的代代相传。只有守住清廉的“根”、扎牢合规的“土”,才能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更多普惠金融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