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客户袁先生(年逾60岁)急匆匆的来到炎陵农商银行城南支行,说其公司对公账户将有一笔200万元扶贫款到账,要求城南支行为其公司对公账户开立网银,并要求单笔限额开通200万。
城南支行委派会计在受理业务过程中发现诸多疑点,一是客户公司平时的对公业务较少均由公司会计前来银行柜面办理,二是袁先生对开立网银业务的作用是什么一概不知,三是袁先生因为年龄等原因对办理银行业务并不熟悉,综合以上情况初步判断袁先生的公司完全没有开立网银业务的必要。于是委派会计立即将客户引导至客户经理室,通过袁先生比较熟悉的肖姓客户经理交流问询得知,原来是袁先生经人介绍,下载了一个“中国民生福利基金会”的APP平台,并加了几位工作人员的好友。通过查看客户手机的聊天内容得知,袁先生每天在群内进行签到申请,签到申请成功后每天会返现10元,以扫微信二维码的方式支付给袁先生,通过几日的签到,袁先生微信收到了不同人员扫码支付的几十元零钱,袁先生对此APP平台更加深信不疑。随后几日,平台工作人员通过进一步了解到袁先生自己开立了公司,并在银行开立了对公账户,便将袁先生拉入了“袁某某扶贫专群”,承诺会给予袁先生200万元的扶贫补贴,并要求袁先生将对公账户的单笔限额、日限额、月限额、年限额等信息进行反馈,同时安排袁先生到银行开立网银(将各银行的网银UK图片发给袁先生)后将UK寄给工作人员。
客户经理怀疑袁先生可能遭受电诈风险,利用自己的对公账户替电诈分子转款,于是对袁先生进行了反电诈知识宣传,告知出租出借账户是违法行为。面对“巨款”,袁先生还是有点不甘心。正在城南支行进行业务检查的总行运营保障部总经理得知消息,立即与客户面对面进行反诈知识讲解,并耐心的向袁先生指出APP平台的可疑点,通过炎陵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轮翻劝导与反诈知识宣传,客户袁先生终于认识到所谓的扶贫补贴只是利用其账户过账的幌子,妥妥的电诈骗局。通过炎陵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对袁先生进行反电诈法以及对受害者可能造成的后果宣讲,袁先生还将上游介绍人的信息反馈给了银行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也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了当地反诈中心,避免了更多人卷入骗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花招”层出不穷,不少客户陷入骗局,遭受损失。炎陵农商银行积极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高度重视反电诈工作,不断提高一线柜员防诈骗知识技能,加强员工日常防诈骗典型案例学习,扩大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广度与深度,守住广大群众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