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农商银行:用心服务百姓 彰显金融温度

点击数: 时间:2025-04-01 作者:邹宇秋 来源:麻阳农商银行

在麻阳农商银行拖冲支行的柜台前,一位取钱的小姐姐笑着说:"我奶奶什么事情都和你聊啊。"这声感慨背后,藏着银行与老人最温暖的情感纽带——金融服务的终点不是交易,而是人与人的真诚联结。

麻阳农商银行拖冲支行作为扎根偏远乡镇的金融机构,这里不仅承担着存取款、社保卡办理等基础服务,更成为周边居民的生活驿站。附近办业务的老人们,常常把存折往窗口一递就开始拉家常:"我家孙儿考上大学啦! 麻阳农商银行拖冲支行柜员们的手边永远备着老花镜和便民药箱,附近的街坊早已习惯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68岁的张叔说:"夜里睡不着就爱给小杨发语音,这些娃娃听我絮叨种柑橘的故事,比自家孩子还耐心。"这种超越业务范畴的倾听,让冰冷的金融数字有了温度。

"很多老人家凌晨发来60秒语音,其实就想听句'您注意身体'"。从业14年的小杨翻开手机,微信里存着上百条未删除的语音消息。有位独居老人每天来查12元余额,只为有人问声"吃饭没";办完社保卡业务的阿婆硬塞来两个橘子,说"比药铺大夫还管用"。这种特殊的"KPI"无法计入考核报表,却在无形中筑起信任壁垒。当年轻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完成业务时,老人们依然执着于柜台前的那声问候。

麻阳农商银行拖冲支行有带着山货来存款的农户、查询养老金的空巢老人、给孙子汇学费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完成着物质与情感的双向流动。

当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孤独指数",当冰冷的ATM机旁长出人情味的藤蔓,银行便完成了从交易场所到精神港湾的蜕变。就像那位笑着取钱的小姐姐说的:"存折上的数字会花完,但存在这里的温暖永远有利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