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农商银行:深化养老金融服务 共筑民众福祉新篇章

点击数: 时间:2024-12-20 作者:康扬祥 来源:新化农商银行

“马上就到60岁了,我担心的养老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有了这笔资金,以后养老生活更有保障。感谢人社局、感谢农商银行。”2024年5月28日,随着新化县田坪镇天台山村曹先生落下手中最后一个字,新化农商银行成功试点发放娄底市首笔“银发贷”贷款,标志着新化农商银行在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上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新化农商银行联合县人社局,借助省联社产品平台,创新推出信贷产品“银发贷”,破解城乡居民养老难题。截至11月末,“银发贷”已发放859笔,贷款余额7450万元,预计今年底贷款余额达到8000万元,明年全年将达3亿元以上。

一、下好“养老金融”指导棋,提前调研摸清养老金融服务新需求

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纳压力逐年增大,广大农村居民因为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选择缴纳最低档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导致领取的养老金较少,也给社保基金的补充造成压力。据前期调研统计,近五年新化县每年年满60周岁城乡居民可达1.5万人,而根据往年缴纳情况测算,缴纳最低档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达80%以上,如果这部分人群都缴纳最高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将会给全县社保基金补充7亿资金,大大缓解新化县养老压力,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下好“养老金融”先手棋,共同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新举措

一是高站位谋划部署。前期多次深入市场调研,与新化县人社局多轮协商,形成初步意愿推出“银发贷”信贷产品,主要用于一次性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提高档次,并上报省联社。4月9日省联社出台《湖南农信系统“养老贷”贷款管理指引》并且于5月成功上线“养老贷”产品系统,以科技赋能养老金融在全省推广。二是高效能联动协作。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合作,成功在新化农商银行召开新化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银发贷(养老贷)工作推进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人社局以及乡镇相关领导全程参与。会议上,与社保局、社保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三是高标准组织推动。有条不紊出台新的考核办法,不断完善银发贷贷款产品制度,规范银发贷贷款操作流程,2024年5月15日印发《湖南新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发贷”贷款管理办法》;7月16日印发《湖南新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发贷”和“金融超市”平台推广应用考核办法》。

三、下好“养老金融”动力棋,携手打造养老金融服务新局面

新化农商银行上下同心分两级做好银发贷贷款产品相关对接工作,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共同促进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一是抓稳政银推动。总行与人社局、社保中心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养老贷(银发贷)款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共享信息资源,为有养老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贷支持。二是抓实业务发展。支行积极加强与当地乡镇、街道的联系,强化与人社站、各村支两委对接,统筹推进“银发贷”业务发展。三是抓牢政策宣讲。联合社保中心、镇政府、村委,深入学校、社区、田间地头,全力做好银发贷贷款政策宣传工作,把政策讲在前面,把问题扼杀在“摇篮”。详细介绍“银发贷”的产品特点、优势、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充分披露该款贷款产品的风险信息,如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让受众全面了解产品,提高“银发贷”贷款产品知名度,增强公众信任感。

四、下好“养老金融”导向棋,持续促进养老金融服务新发展

银发贷(养老贷)发放扩大了新化县参保人群覆盖面,提升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领取待遇水平,解决了有参保意愿而缺少资金的人群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自今年6月“银发贷”贷款产品全面投放以来,已为全县社保基金多缴纳资金约1亿元,平均每户居民六十岁之后每年多领取养老金约2000元,预计明年将增加我县人平均居民社保缴费5亿元。参保覆盖面的扩大和缴费基数的提升也将有效加强当地政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放能力,为政府提供额外的资金来源,缓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不足的问题,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下一步,新化农商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五篇大文章”,结合实际、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提供更加优质多样的金融服务,为推进县域养老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