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农使命 助力乡村振兴

点击数: 时间:2023-01-10 作者:武昭 周文艳 来源:攸县农商银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攸县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两个历史使命,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百姓”的社会责任,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能力,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62亿元,县域市场份额为41.17%;贷款余额97.55亿元,县域市场份额为42.69%;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7.89亿元,占比87.46%,有效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组织建设,确保支持乡村振兴体系最健全。一是搭建四位一体架构。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出台《2021-2025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规划》《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创建方案》,结合当地政府工作重点和目标,绘制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规划图”和“路线图”。成立株洲地区首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整体构建以“总行层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基层支行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园区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新媒体营销中心”为四位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汇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营销”三本手册,积极发挥乡村振兴主办行的职能优势,深入剖析梳理县域发展情况,制定与政府工作规划相适应的配套工作措施,有效推动农村事业发展,持续巩固扩展农村“根据地”。二是深化政银战略合作。同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省农担株洲分公司等7家单位集中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拓宽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网络,提升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对县政府重点支持的30个项目、重点培育市级龙头企业及“湘赣红”授权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对接机制,按季上门对接,落实企业金融需求,目前已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3167万元。以“乡村振兴大会战”为契机,出台《“新阶贷”贷款管理办法》与攸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化和创新担保方式,健全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持续加强与产权交易中心、省农担公司等进行战略合作,增强信贷风险分担能力。三是打造银村共建平台。启动“信贷村官”和“村民行长”培育管理工作,向“信贷村官”与“村民行长”借力,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目前累计向17个乡镇(街道)派驻“金融村官”110名,聘任村民行长284名,以业务计酬激励,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帮助对接挖潜本村存、贷款业务需求,清收不良贷款,评级授信等,解决农商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农户金融需求。与全县17个乡镇297个行政村签订党建共创协议,共同推进村社分账改革,目前已配合县政府完成皇图岭、网岭、新市等9个乡镇172个行政村“三资平台”上线应用。同时与丫江桥镇仙石村签订银村共建协议,发放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100万元,助力该村建立蓝莓种植基地和咸鸭蛋加工基地,带动当地140余人就业。四是加快福祥e站建设。围绕“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战略布局,加快建造集金融、电商、政务、公益服务等“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的“福祥e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办理助农取款、转账汇款、小额现金调剂等业务。截至9月底,该行共建成50家“福祥e站”,服务终端平均单日办理业务1620笔,交易金额152万元,有效满足了农户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二、优化供给方式,确保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最贴心。一是高位推进,奏响数字普惠最强音。积极运用“跨界、创新、融合”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思维,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带动全行发展的“牛鼻子”重大工程来抓,从培育数字化思维、搭建数字化体系、深化数字化应用等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着手,围绕“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经营”目标,充分发挥小法人机构“短平快”响应速度优势,在业务模式、服务模式、产品设计、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流程、数字化风控的生态系统。结合实际研发多个本地特色化辅助系统,如“普惠金融可视化系统”、“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等,全面改进业务流程和管理效能,促进业务转型和质效提升。依托数字普惠平台,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单笔信贷业务的办理时长从3小时缩短到45分钟以内。二是借力科技,跑出信贷供给加速度。自主开发“码上贷”产品,将“码上贷”与惠农快贷、预约系统互联互通,利用平台生成客户经理专属二维码,通过客户经理私域流量进行裂变营销。自开通以来,共计有57.02万人次扫码查询,“码上贷”签约3.58万户、签约金额43.82亿元,用信金额32.4亿元。对于扫码后未用信的客户,该行及时对接需求,对9.81万户家庭、30.56万居民进行了回访,收集意向客户1.38万户,新增用信客户0.48万户。同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度,对没有授信额度的客户,扫码后可自动转链接到预约平台,客户经理半小时内就会主动上门办理业务。超时没有与客户对接的,系统后台自动呼叫总行主管部门限时督办,对于小微贷款除涉及权证登记的贷款方式外,均能实现新发放三日内办结,大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至今年9月末,通过预约平台办贷客户共计963户,其中成功签约812户。同时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同建设线上抵押登记系统,通过升级“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贷款全程网办,真正打通了金融活水浇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后一公里。三是场景营销,按下“三圈”获客快捷键。一是针对城镇商户生态圈,搭建“攸小圈”线上商户生态平台,切实解决商家宣传推广难与拓客难的问题,同时实现存贷款营销从场景中获客,在生态中留客。二是针对园区小微企业生态圈,推出“攸企链”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将信贷资金注入工业园区相对弱势的下游批发企业中,增强小微企业的购销能力,有效解决商贸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三是针对乡镇农户生态圈,开发“政府、银行、村委”共享共用的“攸民汇”农户户籍管理系统。通过“三圈”生态场景的搭建,构建了“电子渠道+物理网点+场景平台”全渠道立体化金融服务生态,实现存贷业务的精准营销。四是线上推广,开启平台助农新模式。成立新媒体营销中心,把产品和服务同互联网新媒体深度融合,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向用户广泛、精准推送消息,积极推动业务向场景化、平台化、线上化发展,不断满足客户的深层次、个性化金融需求。举办“乡村振兴杯”抖音短视频大赛,推出“321直播”模式,开展“助农公益直播”行动,组织“乡村振兴征文比赛”,大大激发全行助农惠农“内驱力”。截至目前,共举办30余场助农公益直播,后台加私信咨询业务1890多笔,挖掘首贷户390多户,累计卖出商品2486件,助农销售金额达82.2万元。

三、创新金融产品,确保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最有力。一是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准确对接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差异化、特色化需求,加快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推出涵盖“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和“助力小微”三大系列15款福祥信贷产品,全面满足涉农、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大力实施“金融+乡村振兴”工程,围绕“一行一品”“一镇一业”重点领域,按季组织县内粮食生产收购加工企业、香干产业协会、油茶种植等产业带头人开展座谈会,全力支持油茶、麻鸭、香干豆腐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效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扶持县域农业经济不断向产业化发展迈进。9月末,投放涉粮贷款6233户,金额7.95亿元,发放油茶、香干等特色农产品贷款742户,金额1.69亿元。二深入挖掘企业需求。下发《加强信贷投放落实稳定经济大盘政策的通知》,聚焦稳住经济大盘重点领域,全力加大政策性信贷支持力度。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年”目标任务,深入挖掘县域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多措并举打出支持服务市场主体培育“组合拳”,出台《攸县农商银行“党建+市场主体培育年—走访企业行动”方案》,开展企业走访专项竞赛活动,全行上下明确工作任务、步骤和期限,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层层压实责任。党委班子分头对接辖内重点项目,深入企业一线,“零距离”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为辖内市场主体综合金融需求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自4月启动企业大走访活动以来,目前已走访企业4810家,授信金额34.75亿元,已发放贷款3.44亿元,帮助210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三是落实惠民利企政策。充分利用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金融服务,不断修订利率管理办法,制定更加合理的“567”利率定价模型,即:“乡村振兴类贷款利率为5%、助力小微类贷款利率为6%、普惠金融类贷款利率为7%,充分发挥利率定价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回归“三农”领域,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减免贷款评估费、登记费等各种费用,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企业做新做优,做大做强。截至目前,累计减费让利金额1086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1.9万余户。全面下调各类贷款利率,下调比例普遍超过12%,全行今年为客户减少利息支出超过1亿元。四是助推绿色金融发展。围绕县域绿色发展需求,创新优化产品和政策,成立绿色信贷政策研究室,组织专班赴“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农商银行学习绿色信贷,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深入对接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全面梳理县政府确定的高分子新材料、绿色建材、人居环境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水利项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形成首贷户储备库。将“酒仙湖乡村旅游”“园区企业绿色产业”和“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列为重点绿色信贷投放计划,推出“光伏贷”“民宿贷”两款绿色信贷产品,针对县内光伏企业、县政府精品民宿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洁能源生产、节能减排等绿色生产领域,不断提高绿色信贷占比和增速,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实现县域绿色经济快速发展。截至9月末,共发放农村基础项目建设类贷款9862万元、绿色贷款6280万元。

四、加大考核激励,确保支持乡村振兴热情最高涨。一是差别计价,完善普惠指标考核体系。坚持做小做散,对普惠小微和普惠涉农贷款设置比其他贷款更高的计价标准,对线上放贷的计价高于线下放贷的计价,根据户数新增情况按季直接奖励兑现到人,在行内逐渐形成了“不比金额比户数”的小微金融服务意识,形成了“增户扩面、争先进位”的良好竞争氛围。二是尽职免责,建立“敢贷、愿贷”长效机制。提高内部绩效考核中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考核分值权重,将相关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优及提拔任用挂钩,提升放贷积极性,针对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制定《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激发员工做好金融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截至9月末,全行普惠小微贷款净增4.75亿元,普惠涉农贷款净增2.07亿元。三是追索扣回,确保经营业绩真实有效。建立并完善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防范激进经营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对全行员工当年绩效薪酬实行部分延期兑付,在兑付期内,无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实行全额支付。另一方面凡发现相应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存在弄虚作假、经营业绩不真实,追回已支付的绩效薪酬和止付未支付的绩效薪酬并严格进行问责,当年各项评优评先一律实行一票否决,从机制上有效保证了贷款营销业绩的真实、准确。

五、推动诚信建设,确保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最有效。一是做实农户评级授信。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积极与各级政府对接,按照“政府主导、银行联动、村组推进、农民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工作,打造全员信用评级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程的实施,构建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在破解农户无抵押、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升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二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与创建,配套“乡村振兴基金”,为信用村创建美丽乡村提供资金支持,每年通过专项基金为乡村振兴建设捐助200余万元。同时在贷款倾斜、额度增加、利率优惠、服务优先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大力支持。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已成功创建58个信用村,覆盖15个乡镇(街道),信用户14.4万户、占辖内农户的81%,农民的诚信意识和农村地区的信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三是强化信用体系宣传。联合政府举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会暨信用村授牌仪式,发布《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倡议书》,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道德风尚,号召社会各界人士树立诚信观念,弘扬诚信文化,做“诚信攸县”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和建设者。按季开展送金融法律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进村组活动,加强金融法律知识普及,着力提高县域百姓的金融素养和守法意识,通过正向激励宣传,在城乡居民中普遍形成“在农商银行贷款必须讲诚信”的行动自觉,构建了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四是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为做好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成立株洲市首个法院驻金融机构诉源治理工作站,以诉源治理工作站为载体,积推进“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解纷机制的运用,全面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畅通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渠道,切实提升涉金融案件诉讼服务水平和审执效率。诉源治理工作站成立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336件,涉及金额3721.74万元,成功调处率达100%,不仅降低了当事人解纷成本,缩短了办案周期,还有助于把社会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县域社会和谐稳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