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的运营体系中,柜面工作是直接连接客户与银行的“神经末梢”,是服务展示的窗口、业务拓展的阵地和风险防控的首站。柜面工作的质量,深刻影响着客户的体验、业务的根基和农商银行银行的声誉。结合日常实践,我认为,要做好柜面工作,必须筑牢“三道防线”,即卓越的服务意识、敏锐的业务意识和严谨的风险意识。
一、 服务意识:于细微处见真情,在效率中显专业
服务是柜面工作的灵魂,它不仅仅是微笑和礼貌,更是一种发自内心“为客户想”的主动担当与“为办好业务想”的专业追求。
1. 为客户想:让服务多一份温度,让客户少一点奔波
在针对客户咨询的能远程不跑腿的业务,我们能通过电话、微信指导完成的,绝不让他们白跑一趟。例如,新版手机银行上线时,在我工作的娄底农商银行西阳支行辖内,有位在外地工作的成先生,急需查询开卡后不久的一笔交易明细,但凭证已丢失。我们通过内部系统核实其身份后,引导他通过新版手机银行申请了电子版明细,并远程指导他如何下载使用,让他不用返乡就解决了问题。
在针对客户需要准备资料才能办理的业务我们养成提前告知的习惯。比如,办理大额取现提前预约、对公账户修改信息所需材料清单、老年客户办理挂失需注意的环节等,都会清晰地一次告知,甚至用便签纸写好,避免客户因材料不全或流程不熟而多次往返。
在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客户群体,在合规前提下能上门不犹豫。在我工作过的娄底农商银行石井支行,曾有一位卧病在床的李大爷需激活社保卡,我们两名同事利用午休时间携带移动设备上门办理。当卡片成功激活时,李大爷家人那感激的眼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服务”二字的重量。
在针对日常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多一份贴心体验。服务过程中,一句“大爷您慢走”、“阿姨您的证件收好”、“请您核对一下金额”的温馨提醒;一杯暖心的茶水;一副为看不清数字的老花镜客户准备的备用老花镜;一个在柜台前方便客户按密码的遮挡按钮……这些细节汇聚起来,都会构筑起客户对我们信任与好感的堤坝。
2. 为办好业务想:让流程快一步,让质量高一格
在柜面工作中,工作人员办理业务要“快”,提高速度关键在于熟练。我们农商银行业务更新频率较快,在业务一线的同事们要要求自己对新业务、新制度第一时间学习掌握,对核心系统的操作要点、常见业务的办理流程了然于胸。例如,我们对公转账、跨行汇款等复杂业务的关键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要素“小贴士”,所有成员共享,确保受理时精准高效、标准统一,减少客户等待时间。
在前台服务中,工作人员开展业务要“好”,每一个“好”体现在业务办理的零差错和资料整理的完整性。农商银行的柜面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每一笔传票、每一个印章、每一份客户签名,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确保凭证要素齐全、合规,经得起后续的审核与检查。这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二、 业务意识:于守正中谋发展,在主动中创价值
柜面不仅是业务处理中心,更是营销触点和客户关系维系点。被动等待只能守成,主动出击方能创造价值。
1. 主动发展基础业务,服务引流筑根基
基础业务是立身之本。柜面工作人员要将优质的服务作为最好的营销,通过高效、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自然带动存款、结算等基础业务的增长。在长期的历史经验证明中,我们总结出朴实的经验,就是一个对我们服务满意的客户,会更愿意将他的主账户设在我们这里,并将其作为资金往来的主要渠道。
2. 主动推销相关业务,洞察需求巧推荐
在办理业务时,我们用心倾听,敏锐洞察客户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有温度的营销。一是开展场景化推荐。一些农村网点对于经常来网点存取款的周边商户和老人,我们要学会主动介绍助农取款服务点或社区便民点的位置和功能,让他们体会到“不出远门办业务”。遇到客户办理转账、缴纳社保医保时,自然引导至手机银行体验,讲解其便捷与优惠。二是开展差异化配置。一些大客户多的网点,对于前来办理大额定期存款的客户,在了解其资金闲置期限和风险偏好后,要学会适时介绍保险、理财等中间业务产品,为其资产配置提供多一种可能。一些资金亟需时刻,对于前来咨询定期提前支取或有临时资金需求的客户,要学会主动了解情况,介绍合适的贷款产品或信用卡分期服务。三是树立解决问题导向,遇到商户来存大量零钞硬币时,在高效清点办理业务完毕的同时,要学会推荐我们的“农信易扫”收款码产品,帮助其从根本上解决零钞保管、盘点和存款的烦恼。这些基于客户需求和业务场景的主动营销,不再是生硬的推销,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容易被客户接受,也能真正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三、风险意识:于履职中守底线,在护航中保平安
前台是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任何疏忽都可能给客户、自己和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风险意识必须贯穿于每一笔业务、每一个操作环节。
1. 为客户想:守护客户的“钱袋子”
柜面工作人员是防诈反骗一线的“侦察兵”。我们的工作人员对于办理转账业务的客户,尤其是老年人、学生、务农务工人员等易受骗群体,我们要严格执行“三问一确认”要求。问汇款用途、问是否认识对方、问是否知晓风险,确认账户信息。在娄底辖内就有这样一起案例,石井支行曾成功拦截一位大妈要给“某公安局安全账户”转账的电信诈骗,经过耐心解释和报警协助,保住了她积攒多年的养老钱。
柜面工作人员还是风险提示的“贴心人”。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支取大额现金的客户,要提醒其注意资金安全;对于存定期存款不设密码的客户,要耐心解释密码的重要性,建议其设置,以防遗失后被冒领。这些看似微小的提醒,体现的是我们对客户资金安全的责任。
2. 为自己想:坚守制度的“生命线”
柜面人员要深刻认识合规操作是“护身符”。在办理业务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核客户身份资料,认真落实反洗钱、反电诈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深知,一次违规的“通融”,可能不仅会导致监管处罚,影响个人职业发展,更可能因为资料审核不严,无意中成为犯罪活动的帮凶。认真执行每一项风险预警提示,是对客户负责,更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被卷入风险漩涡。
3. 为单位想:维护银行的“金招牌”
一是杜绝运营风险,前端人员严格按流程操作,确保账平表对,防止操作失误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二是防范声誉与法律风险,前端工作人员的一次服务纠纷处理不当,可能经由社交媒体发酵,对银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一次不规范的业务操作,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因此,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银行的形象与信誉,必须依法合规,审慎行事。
回顾柜面工作的“三道防线”,其根基在于要求我们的柜面工作人员具有三样品质,责任心、学习力和执行力。责任心是灵魂,它驱动我们柜面同事主动“为客户想、为办好业务想、为单位想”,将日常的柜面工作视为个人事业而非仅仅是工作任务。学习力是引擎,前端业务、金融产品、规章制度、风险形态日新月异,柜面工作人员只有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库,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提供更优服务,识别更隐蔽的风险。执行力是保障,柜面的同事必须将好的意识、好的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精准高效地完成操作,积极主动地落实营销。
柜面工作,平凡却不平庸。它要求我们的前端人员既是温暖的服务者,又是精明的业务员,更是警惕的守门人。当我们用真情筑牢服务之基,用智慧开拓业务之源,用敬畏守住风险之门时,我们便不仅仅是在完成工作,更是在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大厦添砖加瓦,在为每一位信任我们的客户保驾护航。这,正是我们柜面岗位的价值与荣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