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浪潮席卷与信息传播方式迭代的当下,视频内容已成为农商银行链接用户、传递品牌价值的核心载体。如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视频号运营模式,突破宣传瓶颈并转化为实际业务生产力,是当前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中亟待破解的课题。本文结合澧县农商银行实践经验与同业优秀案例,从内容策划、团队搭建、互动运营三个维度,探讨农商银行视频号的破局与成长之道。
一、精准锚定内容方向:以用户需求破解同质化困局
当前,部分农商银行视频号内容存在“重业务、轻场景”的问题,单纯罗列产品信息导致用户粘性低、传播效果不佳。要打破这一困境,需将内容创作的核心聚焦于用户真实需求,实现业务宣传与用户场景的深度融合。
1.场景化植入,让业务融入生活。围绕农户、小微企业主等核心客群的日常场景设计内容,使金融服务自然嵌入。例如,拍摄春耕期间农户采购种子、化肥的过程,在镜头中同步展现“惠农贷款”申请流程与便捷优势;记录个体工商户开店筹备的日常,穿插“经营性贷款”办理指南,让用户在真实场景中感知业务价值。
2.热点借势,提升内容传播力。紧跟社会热点与网络潮流,结合金融主题快速产出内容,吸引不同圈层用户关注。如借势“反诈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热点,制作情景短剧,通过模拟“虚假理财诈骗”“短信钓鱼”等场景,传递金融安全知识;结合地方节庆活动,拍摄“丰收节里的农商行”系列短视频,展现助农服务的同时,增强地域用户的情感共鸣。
3.聚焦痛点,提供实用解决方案。针对用户咨询频率高的问题,制作专题科普视频,直接解决用户难题。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存单异地支取”“社保卡激活”的操作步骤;拍摄纪实短片,记录工作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业务的全过程,既解答了用户疑问,又塑造了有温度的品牌形象,强化用户信任感。
二、搭建专业运营团队:从“零散尝试”到“体系化输出”
高质量、持续性的内容产出,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支撑。农商银行需整合内部资源,组建分工明确、技能过硬的视频号运营团队,实现从“业余化尝试”到“系统化运营”的转变。
1.选拔核心成员,组建复合型小组。打破部门壁垒,从各支行、各部门选拔具备不同特长的员工组建新媒体运营小组。例如,挑选镜头感强、善于表达的员工负责出镜拍摄;选拔熟悉业务流程的员工担任内容策划,确保业务信息准确;吸纳掌握视频剪辑、文案写作技能的员工负责后期制作,形成“策划-拍摄-剪辑-发布”的完整闭环。
2.强化技能培训,提升专业创作能力。定期组织团队开展专项培训,涵盖视频拍摄技巧、剪辑软件操作、内容叙事逻辑等方面。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指导,或借鉴同业优秀案例进行拆解学习,提升团队的内容创作水平。例如,通过“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记录贷款面签全过程,既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又增强了视频的观赏性;学习短视频的节奏把控技巧,让每一条视频在开头3秒内抓住用户注意力。
3.建立审核机制,确保内容质量可控。制定明确的内容发布标准与审核流程,避免“自嗨式”宣传,确保每条视频都具备传播价值与业务导向。例如,要求视频内容必须包含“用户利益点+业务办理指引”两大核心要素,审核时重点检查业务信息的准确性、场景呈现的真实性;建立“初稿审核-修改优化-最终发布”的三级审核制度,由业务部门与宣传部门共同把关,既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又兼顾传播效果。
三、深化用户互动运营:以价值输出提升客户粘性
视频号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优质内容的“单向输出”,更需要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活动,既能提升用户参与度,又能实现业务引流与品牌增值,形成“内容吸引-互动留存-业务转化”的良性循环。
(一)直播运营:打造“固定栏目+特色主题”的直播矩阵
1.固定栏目直播,培养用户观看习惯。可开设“农商小课堂”月度固定直播栏目,每月固定一天晚上开播,围绕“存款产品对比”“贷款申请避坑指南”“电子银行安全使用技巧”等用户高频关注话题,由业务骨干分板块讲解。直播前3天通过视频号发布预告,明确本期主题与互动福利;直播中设置“连麦答疑”环节,让客户直接与员工对话;直播后将核心内容剪辑成短视频二次传播,扩大覆盖范围。
2.特色主题直播,借势节点提升影响力。结合重要节点与地方特色策划主题直播。例如,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开展“金融防骗小剧场”直播,通过员工扮演“骗子”与“客户”,演绎常见诈骗场景并实时拆解骗局;在秋收季节推出“助农丰收季”直播,走进田间地头,镜头记录农户收割、晾晒的场景,主播同步介绍“助农贷款”的申请条件与快速审批优势,直播间内设置“贷款咨询绿色通道”,用户留言即可获取专属客户经理联系方式。
(二)助农案例:构建“内容引流+业务赋能+产销对接”的助农模式
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切入点,打造“农商银行助农计划”系列活动,形成可复制的助农视频运营模板。如针对特色柑橘产业,策划“从枝头到舌尖”助农专题:
1.前期预热。拍摄3条预热短视频,分别记录果农修剪枝条、疏花疏果、施肥灌溉的日常,穿插“柑橘种植贷款”的申请故事,如“果农张大叔用农商行贷款扩大种植面积,今年预计增产20%”,引发用户关注。
2.中期直播。在柑橘成熟季开展3场连续直播,第一场“果园探秘”,带用户走进果园,了解柑橘种植过程与品质;第二场“采摘体验”,邀请当地村干部、种植大户做客直播间,分享种植经验,同时讲解“农产品收购贷款”对合作社的支持;第三场“直播带货”,联合本地电商平台,以“农商助农专属价”销售柑橘,直播间内设置“助农贷款咨询”弹窗,用户点击即可跳转至业务申请页面。
3.后期复盘。活动结束后,制作“助农成果”总结视频,公布直播带货数据(如销售柑橘8000斤、帮助15户果农增收)与新增贷款客户数量,通过真实数据展现助农成效,强化品牌社会责任感形象。
(三)用户共创:以“情感共鸣+实际奖励”激发参与热情
可发起“我与澧县农商银行的暖心瞬间”短视频征集活动,降低用户参与门槛,鼓励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客户分享与农商银行的故事。
1.明确参与规则。用户拍摄15-60秒短视频,内容可是“第一次在农商银行办理业务的记忆”“柜员帮我解决难题的经历”“农商银行贷款支持我创业的故事”等,视频中需出现“澧县农商银行”相关元素(如网点标识、工作人员、业务单据等),带话题#我与澧县农商的暖心瞬间,发布至个人视频号并@澧县农商银行官方账号。
2.设置阶梯奖励。根据视频点赞量与内容质量设置奖励,一等奖3名(奖励价值500元的农资礼包)、二等奖5名(奖励品牌电饭煲)、三等奖10名(奖励定制购物袋与粮油套装),所有参与用户可凭发布记录到就近网点领取小礼品一份。
3.强化二次传播。对优秀作品进行剪辑整合,制作“用户故事合集”视频在官方账号发布,并为获奖用户颁发电子荣誉证书。同时,将用户故事整理成文字稿,在省联社网站、本行公众号同步推送,形成“视频+文字”的立体传播效果,让品牌故事更有温度与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