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五聚焦、五着力”,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守初心、担使命

点击数: 时间:2023-04-10 作者:甘祖家 来源:慈利农商银行

党的二十大在描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的地讲:未来五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也就在昨天,看到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采访省农信联社黄主任时提到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涉及三个“首提”,分别为首提“农业强国”、首提“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首提“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政策”。这都与我们农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慈利农商银行发挥地方金融政治优势,农村金融市场优势,普惠金融发展优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落实金融服务重心下沉,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以及服务模式转变,积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金融支持发展实体经济,科技赋能解决融资需求,减费让利助力企业纾困,在金融服务中不断感悟初心、践行使命。

一要聚焦存贷主业,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农商银行在长期的历史沿革和经营发展过程中,一直肩负着服务“三农”,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神圣使命,农商银行与各级地方党政,企业和城乡客户建立了密切的“鱼水深情”,服务实体经济对于农商银行来说,既是本源,又是天职。2022年,全行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5.05亿元、涉农贷款54.65亿元,支持县级重点项目14个,授信总额4.3亿元,贷款余额2.97亿元。2023年继续加大信贷投放,截至2月末全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3.6亿元。为进一步夯实存贷主业,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要围绕“三农”对金融的需求主动服务,紧盯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对接辖内有金融需求农户、商户、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粮食、生猪、农机具、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二是要围绕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主动服务,着力做好市场主体的摸底工作,主动了解辖内企业主体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需求。三是要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动服务,积极跟进当地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对接辖内重点企业和项目。四是要围绕辖内实体经济实际需求继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在去年已推出“湘担E贷”“湘农云担”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融资担保方式,在“产业振兴贷”“特许经营贷”“线上公积金贷”“线上房抵贷”等新型信贷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类别。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节流”上下功夫,要大力推动存款结构优化,降低定期存款比例和成本,增强我们减费让利的能力。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也是农商银行立行的根本。农商银行要不断创新小微服务模式,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确保在助力实体经济的道路中“不落一企、不少一户”,全力搭建“普惠路、共富桥”。

二要聚焦普惠金融,着力提升服务质效。践行普惠金融使命,可以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实现。2022年,全行走访客户14839户,建成福祥e站264个,围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进乡村”等主题开展700余场次宣传活动。为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行坚持做小做散,2023年一季度净增50万元以下有贷客户731户,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净增5738万元。今后工作中,一是要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持续、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惠走访,推动客群管理向“分类分层分级”的精细化模式转变。二是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做好对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重点客群的走访问需。三是要继续用实践业绩锤炼客户经理队伍。每月制定专项行动,分组开展劳动竞赛,逐项指标考核到人。截止目前,全行114个客户经理参与考核。

三要聚焦科技赋能,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年前,我们就意识到唯有不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社会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历年所取得的成绩,坚信科技赋能是农商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2022年,全行员工通过“福祥到家”系统线上评级授信8459户,实现基础客户净增4535户,新增手机银行有效客户17367户、有效收单商户5361户,线上业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全行科技赋能距离全国金融行业差距仍然明显。今后,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福祥到家”功能数据模块搭建,融入更加丰富的业务板块,简化更多常规性操作流程,实现线上“大数据”与线下“小数据”的互补融合,让线上服务更加充实、具体、简捷。要建好“智慧慈利”平台。通过该平台借力“党建联盟”,专人对接服务、专项政策措施倾斜,推进办贷上门服务、服务窗口前移等各种举措,从而构建“政府出成绩、群众得实惠、农信有效益”的共建共享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要聚焦乡村振兴,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到,“要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立足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坚持统分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是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积极发放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助力脱贫人口发展产业致富,确保数据、政策、产品、服务精准对接。2022年,全行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1527笔,金额7101万元,超额完成任务。2023年1-2月,全行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240笔、1068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2.36亿元。二是督促网点积极对接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信贷需求摸排及信用建档。全行39个网点已对接辖内农业龙头企业9个,摸清需求5个;对接家庭农场559个,摸清需求180个;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1415个,摸清信贷需求40个;对接村集体经济组织417个,摸清信贷需求19个,全部完成信用建档评级,成功开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账户53个,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约9800万元,贷款余额约9400万元。产业振兴是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金融支持当地涉农产业发展,培育特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产业先动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便是我们金融力量的使命与职责。

五要聚焦基层治理,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年来,全行将业务发展深度融入社会基层治理,一是持续开展“三信”创建工作,逐村实现走访、授信全覆盖,发放“两卡两贷”,让“信用”变成实实在在的“金钱”。2020年以来,全行累计创建4个信用乡镇、149个信用村,评定信用户94678户,乡风乡村文明不断提升。二是与县文明委联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治理积分制探索实践,与县委县政府共建共享“智慧慈利”平台,涉及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110项主要功能,为全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数据支撑,构建了更有利于全行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为响应二十大“稳经济促发展”号召,同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积极解决突出风险问题,压实“三道防线”风险防控责任,抓好员工行为管理,从根上防范人为风险。另一方面要将“三信”建设工作作为融入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加大信用重塑力度,落实创建计划,以诚信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努力营造“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浓厚氛围。

通过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者将进一步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见效,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