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农商银行:风险止于“蚁穴”

——浅谈电子银行业务中的风险排查工作

点击数: 时间:2017-03-02 作者:王瑾 来源:冷水江农商银行

客户风险排查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在互联网金融袭转全球的今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自助设备成为了大众使用非常频繁的交易工具,而由此衍生出来的诈骗犯罪手段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及各银行金融机构在电子银行和自助设备的风险排查工作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电子银行交易的隐蔽性和诈骗形式的多样性,风险排查工作仍然留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隙。近期发生在工商银行的银行卡盗刷案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做好电子银行业务中的风险排查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好威胁客户资金安全的每一个风险缺口。

严格开户审核,严防信息泄露,垒好防范诈骗的“防火墙”。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为与风险时刻相伴的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好每一个风险敞口,严格审核开户信息,严格落实信息保密制度。自2000年始,《个人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是,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很多网点在推行实名制过程中执行不到位,使实名制成了一道名副其实的“马奇诺防线”。怎么将“马奇诺防线”变成坚实的防火墙,个人认为首先要严格开户审核,金融机构在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新开户时,一定要把好开户关,认真审查客户身份证件,并一律通过联网核查系统对公民身份证进行联网核查,同时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客户的电话信息及其他背景信息。对于未经核实的存量账户,要加快进度推进账户核实工作。其次是要把好信息安全关,银行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为客户保密的制度,不流于形式,不敷衍塞责,不泄露客户身份及账户信息,对客户的存款及账户信息查询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对于因泄露客户信息给客户造成损失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清除可能溃堤的“蚁穴”,垒好防范电信诈骗的一砖一瓦。

把握犯罪规律,强化事中控制,筑牢资金安全的“免疫线”。

2016年6月,中连支行柜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为客户挽回损失2万元。为我们在服务过程中防范电信诈骗提供了一个好的榜样。中连支行之所以能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得益于该支行柜员对电信诈骗规律的熟练掌握,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电信诈骗的“蛛丝马迹”,将诈骗活动扼杀在无形之中。因此,注重服务细节,强化事中控制,就是打好资金安全的预防针,筑牢资金安全的免疫线。强化事中控制,首先要求我们服务人员要把握规律,熟练掌握犯罪形式和特点,在服务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客户交易状态和信息,实时检测与客户相关的电子银行账户,并观察其不同的交易状态。其次是要求我们完善技术支持,提高后台数据分析和预警能力。科技部门要积极进行软件开发,变被动的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为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排查的敏锐度、时效性和准确性。

加强设备巡查,完善事后监督,关好银行卡使用“安全门”。

自助设备、pos机具的使用在为客户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各行自助设备不断增多,自助设备使用率不断提升,随之出现的自助设备诈骗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2012就曾出现过在我行自助设备旁设置出钞故障并张贴虚假告示的诈骗形式,近期,基于自助设备的犯罪更加猖獗,其作案手法不外乎常见的监控取款设备、粘贴读卡器盗取客户银行卡磁条等等,初思极恐,但仔细分析,这类诈骗活动完全可以有效预防。规范银行卡使用安全,一是要落实自助设备风险排查制度,加强设备巡查,各网点要将风险排查落实到时、落实到人、落实到细节,确保自助设备巡查工作全行动、全覆盖、全天候。二是加强事后监督对电子银行业务交易记录的审查。鉴于电子银行交易原始记录的无纸化,识别电子银行可疑交易基本上靠的是事后的交易流水,如何尽量减少由于银行卡盗刷导致的资金损失,需要我们及时审核交易清算资料,认真审查交易信息及流水,并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避免客户资金造成重大损失。

风险排查工作是一项基础的、繁复的、持续的工作,要求我们将各项具体细致的工作落实到全部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尤其对于电子银行业务领域更是如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将各项细节的、基础的工作做好,才能将犯罪活动扼杀于无形之中,才能不给犯罪分子以任何可乘之机,也才能为金融机构谋得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化金融之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