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曾被视作废弃物的虾壳,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的“金疙瘩”?在南县,一场由政府引导、银行及担保公司助力、企业践行的“变废为宝”实践给出了答案。近日,湖南南县农商银行向南县沐佳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乡村振兴·产业贷”100万元,这笔由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担保发放的资金,不仅让虾壳深加工生产线加速落地,更折射出当地以金融创新撬动稻虾产业全链条升级的深层探索。
作为南县支柱产业,稻虾养殖每年产生的大量虾壳曾是困扰产业发展的“环保痛点”。2023年成立的沐佳合作社,率先瞄准这一空白,建成南县首家集虾壳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项目,通过两条生产线将虾壳制成饲料原料粉末,年消化虾壳2.4万吨,既减少餐厨垃圾,又为产业链末端增值打开空间。数据见证“点废成金”的魔力:2024年,合作社加工虾壳粉末6000吨,以每吨3200元的价格销往饲料企业,实现营收1920万元,获纯利润50万元;2025年开局更劲,1至5月就完成6000吨加工量,全年纯利润预计突破100万元。这一增长背后,离不开金融力量的精准滴灌。
“没有这笔贷款,生产线至少要晚半年投产。”合作社负责人彭辉坦言。100万元贷款如“及时雨”,不仅提前激活了新生产线,更让企业有底气扩大虾壳收购规模。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南县农商银行多次走访调研,联合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创新服务模式,以“保姆式”全程对接打通融资链路,从产业特色出发的金融创新,让“环保账”实实在在转化为“经济账”。
这场联动并非偶然。近年来,南县通过出台奖励政策、扶持加工企业等举措,持续为稻虾产业注入动能。沐佳合作社的虾壳项目正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从厂房建设到设备投入,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政府的引导为企业筑牢发展根基,而金融机构的精准服务,则让政策红利高效转化为生产力。
随着100万元产业贷的注入,沐佳合作社的虾壳深加工将迈入新阶段。而这只是南县“政银担企”四方协同发力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南县农商银行将深化金融服务创新,让更多“废弃物”变身“产业链要素”,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