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本质

点击数: 时间:2024-12-06 作者:刘梦熙 来源:衡山农商银行

每览英雄事,掩卷长叹息。黑格尔曾经说过:“历史唯一给人们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那些关于人性和信念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俯拾即是,将人性的千变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无法简单评断历史人物的是非对错,因为在那些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超越对错和黑白的界限去理解和评价一个人,才是历史真正要传授给我们的智慧。

在我高中时期,我的历史老师授课时从不拘泥于课本,他总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生动地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他强调若要真正理解历史,我们不应仅限于课本知识。在阅读有关三国、大唐、大明的历史书籍时,我注意到教科书与历史文献之间存在差异,对青册中的人物评价也是各有千秋,官方史书背后隐藏的细节引人深思,但它们都与“人性”紧密相关。

人们常常被“生子当如孙仲谋”“扶不起的阿斗”这样的说法所误导。孙权晚期的昏庸与他早期的勤政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前有袁术、袁绍兄弟,后有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琮和刘琦作为前车之鉴,他仍然放纵孙霸和孙和之间的内斗,导致了朝政的混乱。同时,他一直致力于营造祥瑞的吉兆以此自封“大皇帝”,这是人性的体现。刘禅的风评在这几年一路攀升,他不是扶不起,在资源匮乏的蜀国,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因此完全放权给他的“相父”。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君臣,又如同父子。在学生时代,我未能理解《出师表》背后的情感,只是懵懂地背诵。如今,我才领悟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一位老父亲在安排后事。而刘禅也确实按照这份“使用手册”行事,“乐不思蜀”这一典故从侧面展现了他宽厚的胸怀,爱护百姓,这也是人性的体现。大唐始于内斗终于内斗,大唐的君和臣从未相互信任过;大宋一个战力为零,经济文化技能点满的朝代,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不堪一击。元朝就不说了,到了大明,开局一个碗,结束一根绳,明朝的文献很多,现在的史学家很喜欢研究明史,张宏杰作家对明清历史客观批判性比较多,他说“没有一个明君能逃过年老昏聩”,那些看似繁华的盛世内里只不过是盛大的废墟,明朝将国家当一个大村庄治理,《大明王朝1566》中一个“改稻为桑”的国策,牵出多少令人咋舌的权力斗争;清朝的愚民而治终是鞑靼对文明发展的灾难,和珅是贪官,但他为什么能维持这么久?归根结底也不是他一人之事。历史教会我们的所有东西在一层一层剥离假象之后,最后剩下的本质也只有“人性”。

数千年的盛世累积,实际上不过百余年。无论是奸臣传还是忠臣传,本质上都是时代的反映,爱与恨皆非无端而来。在历史的洪流中,人们被推着前行,做出的选择往往被一句“迫于无奈”所掩盖,从而忽略了其中的人性光辉或黑暗。我对历史情有独钟,但每次深入研究后,我都需要再阅读一些励志或哲学作品,以避免沉沦于无望叹息之中,历史灰烬中的余温也会蔓延。我们亦是幸运的,能在盛世中回顾历史,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无知即罪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