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晚上闲来无事时,又拾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重读了一遍,书中的故事、人物、情节我都还记得很清楚,但貌似却和之前读时的感觉略有不同,也许是对特定人物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命运又有不同的理解吧。
再读孙少平,感慨于他对知识的渴望。纵观全书,可以发现少平只要有空就会读书,无论是在县城读书做学生,回村当老师、做农民,还是离开家乡做“揽工汉”“煤矿工人”,他总会在劳累一天之后拿出一本书,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反观我们自己,经过一天劳累的工作,就很难再打起精神,沉下心来去认真地读一本好书。少平对知识的渴望,不仅体现在他对书本的热爱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对未来的不懈追求上。
再读孙少平,感慨于他追求爱情的纯粹。少平与晓霞都很喜欢读书,晓霞经常给少平介绍书籍,两个人的感情纯粹而美好。一个农村穷小子和一个市委书记的女儿谈恋爱,在80年代的中国是难以置信的。我常在想,如果我是孙少平,我有勇气去面对一个市委书记的女儿吗?答案可能是没有。有人也许会说,他们之间的家庭差距巨大,就算是在一起了也很难有结果。但转过头来想,很多事情可能都没有结果,但是没有结果的事情我们就不去做吗?也许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再读孙少平,感慨于他对生活的憧憬。少平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从双水村走出去,又回到双水村,后又走出双水村。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源自于他读的那些书,汲取的那些知识。因为他读的书,让他了解了外面的大世界,他想去看看双水村以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因此,他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拼命地想去到外面闯一闯,去过一过他理想中的生活。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从始至终,少平都没有摆脱所谓的“底层社会”,他仍然在底层挣扎,向阳而生,他这种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不同年龄与阶层的人们的艰辛探索。无论是现实主义的少安,还是理想主义的少平,书中人物的光辉形象,总能激励和治愈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