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荡漾起小城的岁月波浪

点击数: 时间:2024-07-31 作者:余奥 来源:张家界农商银行

七、八月之交,暴雨给澧水河穿上了新的衣衫。而夏季进入“三伏”之后,太阳连夜赶路、冲破乌云照亮了大地。土家人踱步到河边,摇摆着衣角扯出一道道弧线,围成数不清的彩色波浪。

清晨,一位母亲搬着盆、提着桶,小女孩扯着母亲的衣角,蹒跚着寻找合适的地方洗衣。母亲推着小女孩到上面一点等。

“以前水没这么大,我们就住在这河边,吃过晚饭就会有一群人在这里洗衣……”路过的行人停下来和大姨说话,大姨嘴里一直嘟囔着。又说拆迁后就很少过来洗了,当时的邻居们一起住到了旁边新修的小区里,但十多年过去慢慢的就没几个伴了。大姨眼睛里时而闪烁着光,好似是思念,又透露出一些无奈。

深一脚浅一脚,大姨背过澧水往城里走,到了南门口。

十年前的南门口总是暖洋洋、慢悠悠的,仿佛岁月给这里画上了颜色,深一笔、浅一笔,把“大庸”的日子记录成五颜六色的故事。

翻着相册,记忆把大庸古城一点点拆除,又让南门口街道全部还原。回到十年前,南门口才刚刚确定要拆除修建新的文旅古城。夏季的某一天,我下意识的走进十元理发店,胆怯的说出那句熟悉的话“阿姨别给我剪太短哦!”。我低过头伸到红色的铁磁脸盆上,熟悉的洗发露味道再次传进我的鼻子里,流过我的耳朵、大脑,最后留在了心底。

阿姨左一下右一下,揉在我的脑袋上,我应该也没有想到那是最后一次找阿姨理发。

念旧不是沉溺于往事,而是怀念旧时光的人。

一般情况下,我剪完头发都是直接回家,但那天脚步却不自觉地拉着我绕了几圈。卖扫帚和竹篮的阿叔、一块钱的煎油饼、两元精品店……

时间是最不朽的,它像夏日的暴雨,冲刷旧时的印记埋起来,等后世的人来挖掘。

午后的澧水桥洞下整齐排着一列“打渔人”。坐在小马扎上、站在潜水边,迷离的眼神能冲破距离和阳光,准确定位到上钩的鱼儿。“摆杆、抽离、抄鱼、摘鱼。”一条大鱼稳稳的到了桶里。大叔的笑容像弯弯的月牙,照亮了帽檐下黑乎乎的脸。

有一位爷爷划着小船过来,几只鹭鸶停靠在船舷上,我见过水鸟、却不知它叫鹭鸶。黄色的夕阳泛出红色的光,远处的中年大叔们划着船、又全部挤在一块,在这母亲河里寻找童年的乐趣。

儿时的澧水亲切,那时候的水很浅、情很深。

路人驻足停在桥洞下,两人话语很慢、很长,水面之下偶尔能看到鱼儿跳起张嘴呼吸。澧水养育了他们,更养育了我们。

红色的夕阳降临在观音桥之上,排着队放学的是敦谊小学的孩子们。桥上有人迎着晚霞跑步、桥下有人夹着公文包步履匆匆,只有孩子们三五成群伴着夕阳回家。一眼望过去,红领巾比夕阳更鲜红!

澧水蜿蜒流长,夜悄咪咪的覆盖过来。而晚风并不温柔,它悄然带着雷阵雨降临。

滴答滴答,雨水在河面上画出亿万的圈,散开、碰撞、消失,像年轮。这圈,是透明的、掺着一丝香味,是河岸淡淡的栀子香。回到城中央,马路上挤满了闪着光晕的车,一排排好似千军万马,迫不及待接澧水的儿女们回家。车灯照在儿童的项圈上,叠加着金色的光,把这粗暴的夜稍稍变得温柔。

澧水河是勤恳的,它铺一条路,把几十万澧水人民连接起来,世世代代绵延传递!

雨后清晨,风带着远山的雾,来看河边的澧水人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