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现有林地面积608.9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7%,山高林密,蜜源植物极为丰富,安化县梅城镇鹿角溪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生生态宜人,更是对养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鹿角溪村某块坡地上,十几个蜂箱有序摆放,一群群蜜蜂飞进飞出。一名男子打开其中一个蜂箱,小心翼翼地拉出一个蜂巢,派浓的蜜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今年陈家如已经五十多岁,谈起养蜂,不善言辞的陈家如话也多了起来。陈家如祖祖辈辈都在养蜂,从他记事起爷爷和爸爸就在养蜂,但是碍于技术落后,养蜂一直都是家里的副业。但陈家如却对养蜂情有独钟,从小就有个养蜂梦,爱吃蜂蜜的他更爱养蜜蜂,十几岁时就学会家里养蜂的手艺,一年四季与蜂为友,养蜂成了他的工作也成了他的生活。
说着,陈家如坐在一块石板上点了根烟,讲起了他与蜜蜂的故事。刚开始养蜂时,没什么技术,再加上当时的条件也很苦,收入十分有限,孩子出生后,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为了生计,陈家如不得不去外地打工,但养蜂的梦想从未放弃,无论在哪里,他都会买上几本养蜂的书,一有时间就认真研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养生,在外打工的陈家如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点,再加上这些年在外打工也有了不少的积蓄,陈家如便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养蜂事业。刚开始,他在自家附近养殖了20箱蜜蜂,产量不高,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用度。
为提高产量,陈家如又购买了大批关于养蜂技术的书籍认真研读,不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说道这里,陈家如的眼睛亮了起来,将一条条养蜂知识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是养蜂场地选择,附近要有一定数量的蜜源植物,既能繁殖蜂群,又能生产蜂蜜。同时调查当地周国蜜蜂的发展情况,如果东边附近地点的蜂群己发展到饱和状态,那就应选择靠西边一点的地点作为场地;蜂群应放在背风、向阳、安静的地方,离车道和人行道要有一定的距离;蜜蜂飞出采集的路程一般为2公里,但是离蜜源越近,采集和授粉的效率就越高,所以场地尽可能选在离蜜源较近的地点……”
从养蜂场地的选择到蜂箱的排列,从如何掌握蜂群的情况到蜜蜂迁移或转地,从各个时期蜂群管理到蜂蜜的采集,陈家如一边讲述着这些养蜂知识,一边拍腿叹息当初走过的弯路。
当问及把这么多年的经验和技术讲给我们听,不怕我们学了抢他生意时,陈家如哈哈大笑起来:“那我还真想你们把这技术学去,养蜂太苦太累了,年轻人根本就不愿意干这活,一些商贩为了利益,更加不会用我这方法养蜂,他们都是给蜜蜂喂白糖水,产那些便宜的低级蜂蜜!”当问道怎么样来判别真假蜂蜜时,他教了一招,新摇出来的蜂蜜和水混合,比例是1:2,就是一份蜂蜜加上2份水,然后使劲的摇晃,这之后观察一下,如果这个泡沫在大约十几分钟到三十分钟之间还不会沉下去,就是好蜂蜜,如果泡沫在很短的时间就沉下去了,那这个蜂蜜就有问题了。
日子一年年过去,陈家如的养蜂规模也越来越大,每箱蜂蜜的产量也越来越高,到如今已有70多箱蜜蜂,每箱蜜蜂一年能产30多斤蜂蜜,能卖到100元一斤。也正因为陈家如几十年来的坚守,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产的蜂蜜一直都是纯天然的百花蜜,买过他蜂蜜的顾客,大多会回来再次购买他的蜂蜜,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买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蜂蜜也从来不愁销路。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但在陈家如这里,蜜蜂与他却是互相依赖,他给蜜蜂提供了最舒适的住处,蜜蜂也回报他蜂蜜,他们一起忙碌,渡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共同打拼着这份“甜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