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系列报道】蓝山农商银行扶持瑶乡走出“四色产业” 致富路

湖南农信精准助推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三)

点击数: 时间:2020-10-21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在湘江源头湖南蓝山县,当地政府明确了扶贫产业“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四跟四走”(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思路。

蓝山农商银行挑起金融扶贫重担,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与贫困户收入双增长。

蓝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唐辉(左)在凌江河村村民赵华旺的油茶种植基地走访调研

在蓝山县偏远的瑶族乡,蓝山农商银行用好用足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帮助瑶乡父老甩掉贫困帽子,走上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驻村扶真贫

荆竹瑶族乡凌江河村,距离蓝山县城近100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农业产业发展滞后,是湖南省深度贫困村。

全村243户、95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97人,贫困户占比40%。

2014年以来,蓝山农商银行按照县委县政府驻村制度,先后选派4名年富力强、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员工,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扶贫队员积极协调并落实与贫困户有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参与村组道路、饮水工程、通讯和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力更生出谋划策。多次组织“微心愿”等公益扶贫主题活动,累计为该村筹集扶贫专项资金近200万元。

凌江河村一直有种植油茶树的传统,但是,本地的“土”油茶树产量低、出油率低、经济效益差。

为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引进新的油茶品种。

但贫困户自有资金不足,无法大面积种植,制约了其自主发展产业的步伐。

蓝山农商银行扶贫队员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入股尤棉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540亩高标准油茶种植基地。

大坦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华旺,2017年在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的支持下种植油茶树10余亩。

今年,他第一批种植的油茶树已经挂果,纯收入突破7000元。

“明年的产油量会更高,往后的收入会更加稳定。”赵华旺告诉记者。

据介绍,蓝山农商银行荆竹支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5户,金额476万元,支持凌江河村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发展油茶、藏香猪等特色种养,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

2019年底,凌江河村如期“摘帽”,该行结对帮扶的20户贫困户也顺利脱贫,且无返贫现象。

信贷兴产业

行走在蓝山县荆竹瑶族乡江源村,山坡上、田野里种植的中草药生机盎然。

七叶一枝花、白芨、黄精、黑老虎等中药材逐渐发展为江源村增收脱贫的支柱产业,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尝到“甜头”。

几年前,带着一百多万元积蓄的赵雪旺回到村里,乡亲们推举他担任村支书,希望他带领大家致富。

经过慎重考虑,赵雪旺利用江源村山地优势,组织发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创办江源道地药业种植合作社。

蓝山农商银行与合作社达成协议,采取“银行+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00万元,支持40户贫困户参与药材种植。

合作社与贫困户股东签订每年10%的保底分红协议,务工人员另按每人每天80-10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帮助贫困户实现户均年收入两万元左右。

有蓝山农商银行做资金后盾,贫困户对产业脱贫信心十足。

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联村发展黄桃220亩,35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基地建设,形成了抱团取暖的扶贫帮困模式。

浆洞瑶族乡共享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215户贫困户参加入股或者自主种植,带动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产业扶贫模式不断成熟,蓝山农商银行也同步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开启产业扶贫幸福路。

特别自去年湖南省联社开展“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以来,该行将小额信贷作为支农支小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带动了以支持塔峰镇为中心的“绿色茶叶”、以所城镇为中心的“紫色葡萄”、以大麻乡为中心的“青色林业”、以土市镇为中心的“金色烤烟”的“四色产业”、“特色农业种植”发展。

截止2020年9月底,蓝山农商银行累计为67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总授信金额3.38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463笔,金额达2.1亿元。

据了解,蓝山农商银行信贷帮扶直接受益贫困家庭4400余户,受益贫困群众近2万人,解决了贫困户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增强贫困山区“造血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