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农商银行:把好电信诈骗的“最后一公里”,守住客户的“钱袋子”

点击数: 时间:2020-06-04 作者:石榴 来源:沅江农商银行

随着网络通信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与流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与便利,但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潜藏着各种安全风险,今年来,公安机关已披露多起电信诈骗案件,利用电信发布虚假消息,从事诈骗犯罪活动,侵犯百姓财产安全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银行作为防范电信诈骗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应积极采取措施,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工作,形成“反电诈联盟”,共同构建防范电信诈骗的壁垒,维护金融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在5月29日召开的省联社运营管理视频培训中,我们了解到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包括:冒充公检法,对法律意识淡薄的对象进行精准诈骗,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所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案件造成损失金额最大;或者冒充熟人虚构事实,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类诈骗,这类案件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造成情感被骗,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特别在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居多,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信息相对闭塞等弱点给犯罪分子实施电信诈骗带来可乘之机,偏远农村地区已然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同时给农商银行的客户资金带来极大威胁,农商银行作为百姓身边的银行,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更应该采取措施、有所作为,体现百姓银行的社会形象:

一、积极宣传引导、认识电信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诈骗钱财的犯罪形式,它具有犯罪成本低、收益高、侵害面广、犯罪手法变化快、打击难度度、损失难追回等特点。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农商银行网点遍布乡村镇场,在各个网点显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制作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LED显示屏滚动播放警示标语、在营业厅内播放警示教育小短片,自助服务区域设立安全警示贴牌,大力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的含义和常见手段,通过大堂经理或柜台人员讲解电信诈骗的危害和后果,随时警醒客户和广大群众提高警惕,认清诈骗本质,辨别诈骗真相。

二、提高员工意识、阻止电信诈骗

一线员工在办理日常业务时,对客户要做到多问、多看、多了解。农村大部分中老年人不会熟练使用手机银行、自助设备,在遇到网络诈骗时会选择柜台转账,所以柜员要仔细观察、仔细倾听,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多一分警惕、多一分耐心,尤其遇到老年人办理大额转账时要做好善意提醒工作,用聊天的方式多问问,例如“对方是您家人吗?在外地工作呀?”“您转这么多钱出去是有什么急用吗”“对方不是我们这里的账户,你打个电话再确认一下”,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深入了解汇款的实际情况,如果客户出现表述不清、神情慌张、闪烁其词等现象柜员就要提高警惕,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适当拖延办理速度,联系客户家人,充分确认是否诈骗,视实际情况报告主管或公安机关。最大限度的避免客户上当受骗,保证客户资金安全,阻止电信诈骗案件发生。

三、多方联动、共同预防电信诈骗

在省联社的视频会议中,多次强调我们要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工作协作、高度关注公安公布的相关信息、及时排查、对高度怀疑的情况及时推送至“反电诈中心”并落地调查,积极配合当地相关部门的数据查询等相关工作,加强与当地派出所的联系和合作,联合村委一起给百姓宣传电信诈骗的严重后果和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多方参与,形成一道防火墙,共同治理,共同防范,共享和谐安全金融环境。

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防范意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电信网络诈骗,切实增强了员工的警惕性和责任心,面对层出不穷、猖獗嚣张的网络诈骗分子,农商银行的员工应该时刻从思想上保持案防意识,从业务技能提高自身甄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将电信诈骗拒之门外,给予金融消费者更好的防诈骗引导,把好电信诈骗的“最后一公里”,守住客户的“钱袋子”,切实保护客户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有温度的百姓银行”的企业愿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