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塘村走访记

点击数: 时间:2020-03-06 作者:汪海洋 来源:道县农商银行

2020年2月29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和复工复产最关键的时候,应道县纪委监委驻清塘镇小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蒋队长的邀请,我再一次走进小塘村。

小塘村地处湖南省第二高峰——韭菜岭山脚下,距县城38公里,高山险峻、耕地稀缺、贫穷落后。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32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2.27%,被定为省级深度贫困村。2015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道县农商银行对小塘村开展定点帮扶,2017年调整撤出。

撤出后的这几年,小塘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得怎么样?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得怎么样?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小塘村刚有起色的产业是否受到冲击和影响?我们农商银行能不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问题,一直让我牵挂于心!

在路上,蒋队长向我介绍了小塘村的一些情况。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小塘村因地制宜,利用农商银行提供的金融产业扶贫贷款,发展了黑木耳基地、高山野生古树茶、纯天然竹笋加工、旅游纪念品、光伏发电、野猪山羊养殖、脐橙沃柑等为核心的七大产业,目前正在积极打造“生态种养、农活体验、现场采摘、特色瑶家饮食、观光民宿、避暑休闲、登山徒步”综合体。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老百姓人均增收25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顺利实现贫困村退出。

“但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塘村刚发展起来的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产品大量滞销、项目全部停工。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几大产业一倒,本来基础薄弱的小塘村将重返贫困村行列。”蒋队长忧心忡忡地说到。这也正好是我担心的事情。

上午9时许,我们来到小塘村,盘村长已在路边等侯。跟盘村长是老熟悉人了,见面分外亲切,不用多寒喧,就直接走到脐橙果园基地。盘村长介绍,这个园子有150来亩,已经种了二三年了,果树生长不太好,主要问题是缺水。现在已经到了春天,马上施肥、剪枝,要水了,想建一个大的储水塔,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

我仔细看了看,发现地上页岩碎石裸露,浅表土层黄白混杂,果园土质非常贫瘠,要改良土壤,除了科学施肥,最重要还是要有水。我四处看了看,看见山脚下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的小水潭静卧在草丛里,显得有点孤寂。

建好一个水塔和铺好滴管等设施,初步估计要四五十万,我跟随行的总行行长金伟商量,如果把这水的问题解决,这片果树还是有希望的,不出两年就会挂果,到时就能增加村集体收入。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们要特事特办,帮助他们切断返贫源。清塘支行何行长当即表示,将开通“抗疫快贷”助农绿色通道,尽快帮助村里解决水塔建设资金问题。

从脐橙果园基地出来后,我们来到了果农盘林建的沃柑园。见到我们到来,他向我们反映,他家挂果的果树有20多亩,计划再扩种100多亩,追肥新种都需要资金。何行长立即与他进行沟通,现场对盘林建进行了“金果贷”授信,这让扶贫队的蒋队长高兴不已,连声称赞农商银行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办事效率就是高。这时,盘村长和盘林建一家人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是憨憨的笑,是快乐的笑。

随后,盘村长把我们带到黑木耳种植基地。2018年,村两委、扶贫工作队通过流转100多亩农田,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发展了这个黑木耳现场采摘观光示范农业基地,80余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形式受益得实惠,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15万元。

基地负责人蒋安庆带我们直接走上了田埂,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白色菌棒,相向成人字形斜靠在铁丝架上,一朵朵黝黑的木耳挂满了菌棒。

蒋安庆向我们介绍道,每亩地可种植菌棒9000个,每个菌棒采摘5—7批木耳,每批次获利0.5元,账面上算起来收入很是可观。但因为资金原因,自己没办法培养菌棒,单就采购菌棒一年就要近百万元。听到这里,我当即建议,你们可以自建一个菌棒培养厂啊,一个菌棒就可以节约一块钱,还能安排更多村民就业。并告诉他,只要下决心建厂,资金问题农商银行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蒋安庆当即表态,有农商银行作后盾,今年一定把菌棒培养厂建好,把基地再扩大70亩,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

从黑木耳基地出来,盘村长提出再到野生茶叶扶贫车间去看看。蒋队长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就告诉我从基地到野生茶叶扶贫车间要二十多分钟路程,从扶贫车间回到县城要将近一个小时。为了避免聚集性会餐,来的时候,我们就约好回单位吃盒饭,婉谢了盘村长和几个种养户安排工作餐的好意。可蒋队长担心我们从扶贫车间回到单位比较晚了,饿肚子。我看见蒋队长在犹豫,就笑着告诉他,扶贫车间的几个大户都在等着我们,我们再饿,也是身饿,不能让老百姓“心饿”,况且这几天下基层走访,差不多都是一两点才吃中饭的。

这个扶贫车间建在都庞岭山下,靠山吃山,收购竹笋和野生茶叶后进行初加工,去年盈利二十多万,把厂房翻修了,还新购了好几台新机器,计划今年扩大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原材料收购等业务一度受阻。这个扶贫车间的成功运行,让我意识到,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真正拔除贫根;必要的金融支持,才能使扶贫车间和扶贫产业发展壮大。看到扶贫车间里老乡们渴望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眼神,我深受触动,当即告诉他们,为满足不同家庭和产业发展的信贷需求,农商银行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户,开发了“金果贷”“家庭贷”和“流水贷”等信贷品种,并提醒他们申请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随行的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当即就支持扶贫车间扩大规模,与他们进行了具体衔接,明确表示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让扶贫车间的几个大户终于放下了心来。

从扶贫车间出发返回县城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半了,临行前,我叮嘱信贷管理部的负责人和清塘支行行长,一定要把今天对接的项目及时落实好,确保贷款能及时发放到位,保证不误农时、不误生产,让老百姓放心。

刚走到村口,就接到小塘村邓伏兵的电话,他因为有事外出,知道我们来了就急忙赶回来留我们吃中饭。这位朴实的汉子前年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勤老实,但由于小塘村山高路远,除了外出打工,找不到致富的门路。2018年初,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建议和帮助下,他开始建养殖场,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启动下一步规划好的养殖项目。当时,我担任总行行长,在该村走访时,将他作为一个重点支持对象,多次会同扶贫队蒋队长到他家里聊资金、聊市场、聊技术,并将国家扶贫贷款政策告知他。在详细了解他的家庭状况、项目可行性、为人等要素后,作出了发放扶贫贷款5万元的决定。他利用这5万元扶贫贷款作启动资金,盖起了200余平方米的养猪、养鸡场,用野猪和家猪杂交制造“野二代”新品种,搞起了仿生态特色养殖,2020年春节前,两头猪就卖了18000元。由于找准了路子,一年时间就告别了贫困。

在电话与邓伏兵告别后,车子驶出了村口。我坐在车里,静静地望着窗外的小塘村,阳关照耀着的都庞岭东麓格外明亮,初具规模的养菌大棚、整齐划一的黑木耳种植基地、摇曳在枝头的沃柑、成片绿油油的脐橙树、盖着蓝色彩钢瓦的扶贫车间格外显眼,像一颗颗散落在山坳中的明珠,我知道,小塘村的春天已经来到。

回到单位食堂时,已经是中午一点五十了,吃到盒饭的时候,感觉今天的饭菜格外香甜可口。

 

分享到: